维也纳的莫氏硬度纪念牌
莫氏硬度(英语:Mohs scale of mineral hardness)是一种利用矿物的相对刻划硬度来划分的矿物硬度标准,由德国矿物学家弗里德里希·莫斯(德语:Friedrich Mohs)于1812年提出。莫氏硬度是一种相对标准,与绝对硬度(或称回弹硬度)并无正比关系。
莫氏硬度标准将十种常见矿物的硬度由小至大分为十级,即(1)滑石、(2)石膏、(3)方解石、(4)萤石、(5)磷灰石、(6)正长石、(7)石英、(8)黄玉、(9)刚玉、(10)金刚石(钻石)。具体鉴定方法是,在未知硬度的矿物上选定一个平滑面,用上述已知矿物的一种加以刻划,如果未知矿物表面出现划痕,则说明未知矿物的硬度小于已知矿物;若已知矿物表面出现划痕,则说明未知矿物的硬度大于已知矿物。如此依次试验,即可得出未知矿物的相对硬度。
若某种矿物的硬度在两种标准矿物之间,则会用0.5表示,例如黄铁矿的莫氏硬度为6.5。
硬度表[编辑]
下表为“莫氏矿物硬度表”(Mohs scale of mineral hardness):
硬度
矿物
化学式
绝对硬度
图片
1
滑石
Mg3Si4O10(OH)2
1
2
石膏
CaSO4·2H2O
2
3
方解石
CaCO3
9
4
萤石
CaF2
21
5
磷灰石
Ca5(PO4)3(OH–,Cl–,F–)
48
6
正长石
KAlSi3O8
72
7
石英
SiO2
100
8
黄玉
Al2SiO4(OH–,F–)2
200
9
刚玉
Al2O3
400
10
钻石/金刚石
C
1600
一些常见物质的莫氏硬度[编辑]
在生活中,也可以使用已知硬度的常见物质进行莫氏硬度测定。如指甲硬度约2.5,铜币为3.5-4,钢刀为5.5,玻璃为6.5。
下表列举了一些常见矿物或材料的莫氏硬度:
莫氏硬度
矿物或材料
0.2–0.3
铯、铷
0.5–0.6
锂、钠、钾
1
滑石
1.5
镓、锡、钡、铊、铅、锶、铟、石墨、皮肤
2
石膏、六方氮化硼、钙、硒、硫、铋、碲、镉
2 - 3
金、银、铝、锌、镁、镧、铈、黑玉(一种褐煤)、冰块、指甲
3
方解石、铜、砷、锑、钍、牙本质
4
萤石、铁、镍
4 - 4.5
铂、钢
5
磷灰石、钴、钯、锆、牙釉质、黑曜岩
5.5
铍、钼、铪
6
玻璃、正长石、钛、锰、锗、铌、铑、铀
6 - 7
二氧化矽[1]、黄铁矿、硅、钌、铱、钽、蛋黄石
7
石英、锇、铼、钒
7.5 - 8
钨、祖母绿、尖晶石
8
黄玉、方晶锆石
8.5
金绿宝石(chrysoberyl)、铬、氮化矽、碳化钽
9 - 9.5
刚玉、碳化硅、碳化钨、碳化钛、碳化硼、斯石英
9.5–10
硼、氮化硼、二硼化铼、二硼化钛
10
钻石、黑钻石,所有钻石类
10 - 10.5
聚合钻石纳米棒
参见[编辑]
硬度
硬度试验
维氏硬度试验
洛氏硬度试验
努氏硬度试验
附注[编辑]
^ 英文:fused quartz或称fused silica,一种玻璃,成分是非晶质的高纯度二氧化矽
参考资料[编辑]
G.V. Samsonov (Ed.) in Handbook of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elements, IFI-Plenum, New York, USA, 1968.
Cordua, William S. "The Hardness of Minerals and Rocks" (页面存档备份,存于互联网档案馆). Lapidary Digest, c. 1990.
查论编矿物鉴定
解理
晶体惯态
晶系
断口
光泽 (矿物)
莫氏硬度
相对密度
条痕
查论编摩氏硬度标准1 滑石 · 2 石膏 · 3 方解石 · 4 萤石 · 5 磷灰石 · 6 正长石 · 7 石英 · 8 黄玉 · 9 刚玉 · 10 金刚石